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2 / 2)


  傅冲轻声低笑,似是不以为然:“那是你们官府的说辞吧?”

  “自然不是,旧泉州城太小了,哪里装得下六十万人口。除去宋时汴梁和旧都北京,还有如今帝都,历朝历代还有哪个城邑有这么多人口?哦,要是只算不是京城的城邑,恐怕就只此一座了。”

  “是吗?我不是锦衣卫,对这些不甚了解。但这几年帮着打理银号,我却知道,官府买走农田再变成城市,翻手覆手间便从这地价上赚了几十倍。而无地可种的农户,又成了城中最廉价的劳力。”

  傅冲争论时不觉声音渐大,倚睡在他肩头的宁霜便微微动了动,于是他收了声,略有些自嘲地笑笑,似乎是觉得自己对这个话题过于认真。

  薛怀安见他如此,便也不再讨论,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却听傅冲又低声道:“其实,你可以劝劝霜儿,据我所知,崔执不是说大话的人,只要劫匪没有跑出城去,他定能将他们挖出来。反而这样答应抢匪的条件,后果如何更不好预料。”

  “宁二的脾气你也该知道,她既然一意如此,谁能劝呢?”

  “你不劝,多半是因为你也想看见这样的变化吧?”

  薛怀安闻言一愣,半晌才嘀咕一句:“这都能被你看出来。”

  “薛三儿,你为何想看见变化?”一直睡着的宁霜忽然张了口,觑着眼瞧着薛怀安。

  “说不清。”薛怀安答道,语气含混似有敷衍的意味。

  然而,这并非敷衍之词,薛怀安的确说不清为什么自己心中也期盼着案子有所变化,而不是以崔执使用严密组织的锦衣卫机器将劫匪挖出来这种结果。似乎隐隐地,他期待这帝国首桩明抢银号案的劫匪们应该是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的对手,又似乎,他在期待这变化中或许会出现让自己可以插足的线索,而不是如现在这般无可奈何。

  红色木槿花摆出的第二日,抢匪的第二封信以同样方式送到了德茂银号。

  宁霜将信读罢,递给薛怀安,道:“你看看吧,要我们立即去办。”

  信里措辞强硬,简单交代了要如何按照信中所述的一、二、三去做,此外半个多余的字也没有,薛怀安看得不禁想笑,说:“还真是抢匪一贯的简洁路数。”

  “你说怎么办?这帮家伙让我们现在就带着两万银圆出海送到那插旗子的船上,我们是带着假银圆去还是带真的去,要不都带上,然后见机行事?”宁霜问道。

  这假银圆是傅冲前日知道宁霜决定用两万银圆换回被抢宝物后给出的主意,宁霜向薛怀安征求意见,薛怀安一时也没想太清楚,但寻思到时候万一和抢匪交易,一定不会是啥光明正大的地方,假银圆做得好一些,蒙混过去的可能还是颇大,又或者真的假的混在一起,说不定也可以蒙事,便交代傅冲去操办了。傅冲着实是个能人,两天工夫竟然督造出两万假银圆,虽然做工有些粗糙,但是若要混在真银圆中,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发现。

  薛怀安将信交到傅冲手上,略做思索,说:“假银币还是不要用了,实在想用,只能稍微混入一些,切记不可多。”

  宁霜见薛怀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竟然隐隐现出赞叹般的神色,心下疑惑,问道:“为什么不可用,薛三儿你在想什么?”

  薛怀安眉目一舒,说:“因为比重不同啊。你的假币是用铜等金属熔炼再镀色的合金,对不对?”

  宁霜看向傅冲,见傅冲点头,便说:“是。”

  “这样的话,就算外表看起来再像,因为各种金属的比重不同,一枚假币和一枚真银币的重量是不会一样的,一枚之间的重量差距哪怕只有一点儿,两万枚的差距也会很大。现在,抢匪把交易的地点定在海上,要我们把银币放入他们安排的停在海上的船中,并放入他们摆好的箱子里,然后撤走一切我们带上船的东西。这意味着,这个船上最终所有东西都是可计算的,船的重量、箱子的重量、两万银币的重量,这些全部可知,那么,海水的比重可以测量,浮力也可以计算,放入两万银圆后这艘船会没入水中多少就可以算出来。劫匪只需要在船身处做一个记号,比如画一条醒目的横线,在远处观察我们离开后船没入水中的深度是否达到这个记号,就可以确定船上的两万银圆是不是真的。所以,考虑到误差,你愿意的话可以混入一些假币,但是混多了恐怕会露馅儿。”

  宁霜在公学念书时也学过物理学的皮毛,虽然这些年来忘记了不少,可是却也听得明白,忍不住双手一握拳,骂道:“可恶,这都被算到。”

  薛怀安心里却有一种学究气的、遇见强悍对手的欣喜,仿若数学家看见终极猜想的命题,明明心里没底,预料不到对方会怎样行事,却忍不住鼓动地说:“我们去吧,见一步行一步。”

  宁霜本就执意要做这笔合算买卖,随即应道:“好,就走这一遭,看看他们还能有什么花样。”

  傅冲一直一言未发,此时放下信道:“霜儿,你稍等一下。”

  只见他言罢转身去了后院儿,再回来时手里拿着两件金丝护甲,递给宁霜,说:“对方是用火器的,穿上这个保险些。”

  宁霜没想到他准备了这个,一直凝着的面孔现出柔和的笑容,说:“谢谢。”

  傅冲见了妻子的模样,神色也温软下来,把另一个护甲递给薛怀安,道:“这东西难得,我只有两件,这一件就给薛兄吧。”

  薛怀安却不好意思要,推却道:“还是傅大哥穿吧,大哥才是涉险之人。”

  三人之间早有约定,武功最好的傅冲负责带领银号武师处理任何危险和意外,傅冲故此也没有继续客气,收了软甲就去招呼武师和安排车马。

  薛怀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夸赞:“宁二,你嫁得真不错。”

  “是管些用。”宁霜口气敷衍,心思已经全然不在此处,举目去看窗外的天空。

  天色迷蒙沉暗,正是夏季里时常会出现的阴霾天气,在这等时候,这样不知会是雨是晴的天气忽然让人心生烦闷,就像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一样,预见不出到底是凶是吉。

  绿旗驳船

  因为抢匪在信中只给了一个时辰完成交易,德茂银号的一行人匆匆准备好车队,便押着二十箱总计两万银圆往海港而去。

  尽管薛怀安说考虑到误差,混入千余假币应该不易被发觉,但是宁霜却担心对方还有更多防范的设计,不想因为省了几千两银子而耽误大事,最终并没有往银圆里混入假币。

  泉州港极大,车队到达后又走了一段才找到信中约定的地点,一个渔夫打扮的中年汉子迎上来,问:“你们是德茂银号的吗?”

  走在最前面的傅冲答:“正是,可是有人要你在这里等我们?”

  “对啊,我一早出海回来就有个人来包了我的船,说是在这里等几位来,要把几位送到海港里边那个插绿旗子的驳船上去。”渔夫答道。

  薛怀安走上一步,见这渔人脸上有被海风蚀刻的深纹和长期暴晒才有的古铜色皮肤,衣服上还沾染着新鲜海货留下的痕迹,估摸这人没说假话,便问:“请问这位渔家,包你船的人是什么模样?”

  “就是一个和你差不多高的男子,穿着普通的葛布衫子,斗笠压得很低,面貌可没瞧清楚。”

  “算了,问也没用,人家早有防备,我们还是快些搬东西上船吧。”傅冲说道,开始指挥武师搬运银箱。

  这艘船在渔船里算是最大的那种,可是搬上去二十箱银子之后,船体已经吃水很深,渔夫见了说什么也不让众人都上去,道:“不成,最多只能再上来五个人,我和儿子已是两人,你们最多再挑三个人上来。我告诉你们,要不是今天风平浪静,这样子我可不敢出海,遇到风浪非翻船不可。”

  薛怀安和宁霜、傅冲互看一眼,明白这多半也是抢匪的算计,故意不让更多人接近那驳船。傅冲一看不远处恰巧有刚卸完鱼的空船,便说:“霜儿,你和其他武师去那边找一条船跟着,我和薛兄带一个身手最好的武师上这条船。”

  两条船一前一后离了岸,风帆虽然扯起,但在空气凝滞的阴霾天气里,几乎派不上用场,船儿靠着渔夫父子的人力,缓慢向海港深处驶去。

  渔家渐渐将船驶离渔港,向商港的方向驶近。繁忙的泉州港一点点展现在众人的眼前,遥遥可以看见靠近码头的方向,各国商船有序地停靠在岸边,虽然卸了帆,但是船上的装饰彩旗色彩缤纷,仍可以想象在有风的日子里,万国彩旗舞动时的缭乱繁华场面。

  正是上午巳时左右,海港里最是忙碌,靠岸的多是一些吨位相对较小的商船,西洋船里以在浅海游弋的纵帆船和荷兰人的三桅平底帆船为多,但最常见的还是南明的中型商用福船。也有不少千吨以上的西洋多桅大帆船和大型福船停在岸边,大约是在装卸货物。

  更多千吨以上的大船并不靠岸,有的在耐心地等待着进港靠岸的信号,有的则干脆在稍稍离岸的地方用轻巧的驳船快速将货物搬上卸下。远处海平面上,由五艘两千吨级马尼拉大帆船组成的西班牙船队犹如静卧在海上的沉睡巨龙,而在更远处,专门在泉州到好望角航线航行贸易的万吨南明宝船如漂浮在海上的庞大堡垒一样,让观者无不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