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9节(2 / 2)


  李珣摇摇头,“没有,母后您怎样都不算打扰我的。只是二姐她……”

  “你二姐怎么了?对了,你都听到了,给母后说说你的想法。”王沅趁机问道。

  李珣想了想,道:“我只是有几件事想不明白。第一,卢陈两家指腹为婚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陈萦是如何知道的?第二,卢宣有婚约的事情为什么不早点跟二姐说,而是等到陈萦上书后,才给二姐坦白?第三,若陈萦是假冒陈氏女讹钱,在没有讹到钱后,应当不敢再上书陛下,否则揭穿后,她就犯了欺君之罪。”

  王沅道:“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或许陈萦母女认识陈家人,知道这桩婚事,所以才能假冒,讹钱不成,恼羞成怒报复卢宣也是有可能的。”

  “母后说的是,还是等人先查清楚再说。”李珣道。

  ……

  长安城一家破旧的客舍,年老的夫人满脸惴惴不安,对青年女子道:“萦儿,你就听娘的,这事就算了。卢家现在是长安城的权贵,早就不是乡野人家了,咱们争不过别人的,不如我们回家吧。”

  陈萦手中飞针走线,一边刺绣,一边回母亲的话,“娘,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已经向陛下上书,若此刻与您离开长安,别人肯定认为我们是骗子。”杰米哒陈母双手拍打膝盖,唉声叹气,“这可怎么办呀?咱们就不该来什么长安!”

  陈萦放下针线,安抚母亲,“可女儿确实与那卢家有婚约啊,这是祖父亲自定下的,祖父当年也曾担任过淮南国太仓令,当时定亲时,门第是相当的。卢伯父是太子少傅,是长安有名的儒学先生,应该守信重诺才对,可他卢家却偏偏背信弃义,实在让人不齿。”

  “可那是皇帝的女儿呀!”

  “我听人说陛下是贤明的君王,当能明辨是非,我陈家与卢家有婚约在前,公主也不能抢夺他人夫婿。”陈萦道。

  陈家自陈萦祖父过世后,家里就败落下来。新阳发生天灾后,陈家成为流民,流落到高密县,陈父在贫病交加中去世。陈母身子弱,陈萦织布纺纱养家,也曾试着写信寄到新阳,但音讯全无。后来东莱公主即将成婚的消息传到郡县,她听人提及帝婿姓卢名宣,开始不以为意,以为是与未婚夫同名同姓的人,于是多问了几句,才知道这位帝婿,祖籍新阳,父亲卢廷玄曾任太子少傅。

  人名籍贯全部都对的上,这卢宣十有八九是陈萦的未婚夫,陈萦与母亲商议过来,卖了房屋凑够盘缠,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然而进了卢家的门,卢宣也见了她,只说早年确实与一户姓陈的人家接亲,只是恰逢灾年,陈姑娘命薄,早已去世,然后让人拿钱过来给陈萦,让她速速离开长安,否则去京兆尹那里报官。

  陈萦骨子里很硬气,没有要他的钱,这样的人家她也不稀罕嫁,本来打算同母亲返回高密,但母亲生病,盘缠快用尽,在长安耽搁了几日。没想到卢宣居然又派家人来赶陈萦离开长安。陈母一气之下,病情加重,陈萦外出找工做,没想到遇到一位善心的公子,借给她银子为母亲治病。在听说了陈萦的事情后,很感慨,建议她直接向陛下上书,陛下是圣明的天子,绝不会徇私。

  自来到长安后,陈萦也听说过许多天子的事情,天子广开言路,臣民可以直接向天子上书,甚至不必经过丞相、大司马等人。陈萦心一横,于是决定上书李湛。

  陈母感叹道:“那位公子真是个好人啊!”

  “是啊,他借了我钱,却不肯留下姓名与住所,以后都不知道该怎么还给他。”陈萦道。

  “想必他是贵胄子弟,历来行善惯了,所以不求什么回报吧。”

  ……

  李湛派张让查陈萦之事,张让很快就查到的事情向李湛与王沅禀告,“卢陈两家有婚约,后来两家失散,卢少傅寻人未过。陈姑娘的年纪应该与陈萦差不多,陈萦说一口新阳话,从高密来长安。只是事情隔的时间太长了,确实没法证明陈萦的身份。”

  王沅道:“陈萦的样貌可以变,陈母的样子应该不会大变,卢家伺候的老人们应该会认识她。”不过卢少傅三年前过世,卢家现在由卢宣掌控,认不认识陈母,不过是卢宣一句话的事情。

  果然张让道:“卢家人说不认识陈母,卢宣则说,未婚妻在灾年过世。”

  李湛的脸色很不好看,道:“既然如此,这事就交给廷尉去查吧。”

  王沅忙制止道:“陛下不可,陈萦并不是犯人,不能因为她向您上书就让廷尉审查她。而且事情涉及卢宣,为了公正,难道也把卢宣关进廷尉狱吗?”

  李湛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王沅道:“不如陛下与我召见陈萦,亲自审问她。”对于这样一个不远万里来长安,敢于上书皇帝的女子,王沅心里充满好奇,而且她有预感,这位陈萦并不是假冒陈氏女之名讹钱,而是真正的陈氏女。

  李湛很少驳她的意见,同意了。

  陈萦跟在廷尉府的小吏身后,小吏笑道:“陈姑娘好胆量,竟敢与皇家对着干。”

  陈萦闭口不言,只当听不见。小吏自顾自地说:“你的运气倒也好,本来陛下要召你去廷尉审讯,皇后娘娘说情,陛下才同意召你至建章宫,亲自审问你。不然你进了廷尉狱,只怕也就半条命没了。”

  小吏将陈萦交给建章宫的太监,太监道:“陈姑娘快随我进去吧,陛下、皇后娘娘,还有杨廷尉已经到了。”

  陈萦入了大殿,回想祖父所教导地心仪,给座上的三人行礼。李湛道:“免礼。”杰米哒“谢陛下。”陈萦站起身来。

  王沅打量陈萦,只见她荆钗布裙打扮,身形清瘦,手指关节粗大,可见是常常做活的,眼睛很清亮,脊背挺直,王沅对她的第一观感不差。

  杨畅道:“陈萦,你将事情再向陛下与娘娘陈诉一遍。”

  陈萦的声音有些颤抖,应该是有些紧张,但是完整的将事情都说了一遍,然后道:“民女所言属实,半句不敢欺瞒陛下与皇后娘娘。”

  王沅问道:“你家除了你母亲之外,还有什么家人或族人吗?”

  陈萦摇摇头,“除了母亲之外,没有其他家人,族人也都各散西东了。陛下可派人去高密查,民女确实是从新阳逃难过来的。”最后她拿出一块玉佩,道:“这是卢宣之祖父交给我祖父太仓公的信物。”她到长安后,曾拿着信物去找卢宣,但卢宣不肯认。

  杨畅接过玉佩仔细看了看,然后对帝后说:“这块玉佩似乎是宫里流出来的,仔细查,或许能查出来。”

  ☆、第 164 章

  164 第 164 章

  陈萦道:“我祖父与卢公同在淮南国任职, 祖父任太仓令,卢公任太乐令,淮南王将这块玉佩赏赐给卢公,卢公与我家定亲,将玉佩给了我祖父。”

  杨畅让人把玉佩拿去给少府查看。现在少府正是田迹,田迹立刻吩咐少府所有的人翻开账簿一一查找,很快就查到这这块玉佩的出处,这块玉佩是先帝给淮南王赏赐。

  事情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 陈萦没有说谎,她就是卢宣的未婚妻。李湛大怒, 立刻下旨令杨畅审讯卢宣。

  王沅问陈萦有什么打算?陈萦道:“娘娘, 卢宣此人无信无义, 民女不愿意再嫁给他,与他的婚事作罢,事了之后, 民女打算带着母亲回高密。不过此事伤及公主,并非民女所愿。”

  王沅叹道:“你们母女在长安举目无亲,也不容易,本宫赐了十金给你做返家的盘缠吧。”

  “多谢娘娘!”陈萦叩头道谢。

  等人都离开,李湛扶着头,良久都不吭声。王沅唤道:“陛下, 你怎么了?”

  李湛放下手来, 满目颓然,“朕是心疼徽鸾, 先是余家的事情,这次卢宣又出了问题,她那心高气傲的脾气怎么受得了!”

  “好在婚事还没成,咱们以后再替她找个品行好的人,不要紧的。”王沅劝道,就她自己还嫁了三次都没嫁成,在家惹着韦氏闲话,徽鸾比她处境好得多,有李湛在,谁也不敢给她脸色瞧,只要不去管天下人的闲言碎语就行,而且日子久了,这事也就被人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