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2 / 2)


  李湛犹如交代遗言一般说了这么多话,然后让众人退下,王沅留下来陪伴他。李湛握着她的手,不胜唏嘘,“唯有你陪朕到最后,百年之后与朕同穴。”

  王沅强忍着心里的难过,道:“陛下,说不定过几日你的身子就好了。”

  李湛笑道:“生死有命,朕已经想开,你也应当想开才对。朕走了之后,孩子们就交给你了,珣儿年纪太小,你好好抚养他。你立身正,日后贵为太后,天下必当尊你,太子柔仁,朕又加封你的兄弟为右将军,掌部分京师屯兵,不会有人敢欺你,你且放心。”

  王沅点头,道:“我明白,我会善待后妃及陛下子女,请陛下放心。”

  李湛道:“你我夫妻多年,你的为人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徽娟远嫁匈奴和亲,徽鸾婚事坎坷,珣儿太过幼小,朕实在放心不下这三个孩子,日后请你多多费心。”

  王沅答应下来,之后几日李湛陷入昏迷之中,清醒后想要见子女,李顼、李瑞、徽妘等人来建章宫见李湛。公主们围着李湛哭泣,李湛道:“不要哭泣。”然后一一叮嘱子女们。李瑞哭的尤其伤心,李湛看着他叹气,“日后要多多保重,爱惜自己。”李瑞道:“父皇,我知道了。”

  最后,李湛再次让太子以祖宗的名义立誓,善待皇后及兄弟姐妹。

  始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五,李湛薨逝。少府办皇帝丧事,王沅哀哭不绝,几次晕倒在大行皇帝灵前。徽君与徽鸾劝不住,最后是李顼带着诸卿亲自奉劝王沅保重,她才肯回殿歇息。

  日子总是一天天向前过的,李湛的丧事过后,李顼正式登基为帝。太子府的姬妾们喜出望外,其中以董良娣最为欢喜,她抱起一对儿女喜出望外,昭惠问道:“娘,咱们是不是要搬家了啊?”

  董良娣笑道:“是呀,咱们搬到宫里去住,那里有很大很大的屋子,还有数不清的下人服侍你,昭惠,你以后就是金枝玉叶的大公主了。”

  李昀忙问道:“娘,那我是什么呢?”

  董良娣想了想,道:“你是你父皇的长子,以后肯定是太子了!”

  “那娘就是皇后娘娘!”昭惠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出来。

  董良娣捏捏女儿的脸颊,“真是好甜的一张小嘴。”

  李顼派人接府中太子妃及其他姬妾入宫。太子妃曹贞住昭阳殿,董良娣住了椒风殿,赵良娣住蕙草殿,至于其他姬妾则给安排进了长庆殿。

  王沅已从椒房殿搬到长秋殿住,公孙柔嘉与她同住,李湛其他的嫔妃住进了长信宫与长乐宫。李顼对王沅很尊敬,每日晨昏定省,后宫之事都征求王沅的意见。

  杰米哒

  一日,李顼过来请安后,然后对王沅说:“母后,我打算先封曹氏为昭仪,董氏为昭容,赵氏为修容,您觉得怎么样?”

  李顼的后宫之事,王沅并没有兴趣参与,道:“我精神不济,陛下自己决定吧。”

  等李顼走后,公孙柔嘉叹道:“看陛下这意思,估计是不打算封曹氏为后。”

  曹贞不受宠爱,最重要的是没有生育皇子,这就是她最大的劣势,大皇子李昀是李顼唯一的儿子,活泼聪慧,能跑能跳,深得李顼的宠爱,李顼如果有意封他为太子,那么皇后之位肯定会考虑董氏。

  王沅笑道:“后宫嫔妃之争的事情现在不是我们该管的事情,随陛下与公卿们的意思吧。”

  她与公孙柔嘉商议起释放宫人出宫的事情来,将掖庭未受李湛宠信的宫女们赠给银两,释放归家,众人纷纷称颂太后的仁德。

  杰米哒

  关于立谁为皇后,朝堂之上出现了两种声音,大部分人主张立曹贞为后,理由是曹贞是先帝亲自为陛下选定的太子妃,出身名门,幼承庭训,知书达理;另一小部分人则主张立董昭容,认为董氏生有皇子,理当成为皇后。

  李顼久久拿不定主意,光禄勋姚彦进言道:“陛下,孔子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先帝为您选定了曹氏为太子妃,曹氏为太子妃期间,雅性宽仁,又是平阳侯的后人,这样的人才能母仪天下呀。难道陛下,您要违背先帝的意思吗?”姚彦俯首叩地。

  李顼忙说:“太傅您误会了,朕不敢违背先帝的意思。您快起身吧。”他亲自扶着姚彦起身。

  董氏知道后,心里急得不行,曹贞是正室嫡妻,家世好,公卿们多与曹家有旧,曹贞得到朝堂上大部分人的支持。董氏看着自己的儿子,狠狠道:“曹氏无子,竟肖想皇后之位,我实在不服!”

  董母看着女儿急上火了,道:“你可别吓着昀儿。”吩咐人把李昀带走,然后对女儿说:“陛下还没有下立后的诏书,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你先不要急,咱们好好想想办法。”

  董氏道:“太后在陛下立后的事情上本来可以说得上话,只是先帝过世,太后哀伤过甚,道现在身子都没有恢复过来。咱们以前给乐陵侯等人送财物,被原封不动送出回来,我实在不知道该找谁了。”

  “女儿,你怎么给忘了,”董母笑道,“先帝薨逝,如今是陛下做主的事情,你只需要找陛下信重的人就行了。那石显不就是一个吗?”

  石显本是李顼身边服侍的太子,很得李顼的宠爱。李顼继位后封他为中书令。中书令一职为太宗皇帝所设,掌传宣诏命等。

  董氏立刻就明白过来,派人给石显送了很多财物。石显收下后,亲自来椒风殿向董氏道谢,董氏让李昀出来见石显,笑道:“公公,您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您就在陛下面前为他多说几句好话,日后我们娘儿俩有了前途,必定不会忘记您的大恩。”

  石显忙说:“娘娘,臣实在担不起您这么说。大皇子聪慧伶俐,陛下自来就宠爱他的,您放心好了。”

  董氏非常识时务,恭维了石显一番。石显听得飘飘然,曹贞自持身份,从不折节与宦官相交,石显本来就不喜曹贞。于是他在李顼面前说了很多董昭容的好话。李顼犹豫道:“朕属意董氏,无奈太傅不同意,再说曹氏毕竟是先帝亲选的太子妃,朕若是不立曹氏为后,天下人岂不是说朕不孝?”

  石显心思转了转,从李昀身上说起,道:“皇后最大的职责是为皇家延绵子孙,如今董妃生有皇子,这是很大的功劳。而且殿下是您唯一的皇子,您素来又极其喜爱他,也曾说过立他为太子的话,母以子贵,为了日后的太子面上好看,你也要使他的母亲身份显贵啊。”

  李顼的心被石显说动了,“你说的有道理,只是公卿们的意思……”

  石显献计,“姚太傅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您不好反驳他,您不如从曹妃那边入手。曹妃嫁入太子府多年没有生子,这本身就是她的过错。您只需要对她说您打算册立小殿下为太子,然后再稍加暗示,曹妃自然会明白您的心思。”

  石显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让曹贞以自己无子为由,主动上书表明自己不配为后,这样就能把李顼给摘清了。

  ☆、第 171 章

  171 第 171 章

  李顼觉得石显说的很有道理, 果然去找了曹贞。李顼要过来昭阳殿的事情,全殿上下的人知道了都很高兴,侍女替曹贞梳妆打扮,喜滋滋地说:“陛下终于发现了娘娘的好处。”

  曹贞心里很平静,李顼从来不喜她,也不会突然就喜欢上她的,他这次过来昭阳殿想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侍女劝道:“娘娘,您该多笑笑, 笑起来多好看啊。”

  另一位侍女斥责道:“这这是说的什么话,娘娘是正室嫡妻, 又不是那等靠美色魅惑君主的人!”

  “行了, 这些话你们以后都不要说了。”曹贞淡淡地说。

  “诺。”侍女替她装扮好后, 李顼就带着人来了昭阳殿。曹贞迎出去,李顼问道:“在这宫里过得可还习惯?”

  曹贞答道:“多谢陛下关心,妾很习惯。”侍女偷偷地撇撇嘴巴, 娘娘进宫都已经三个月了,陛下这还是第一次来看望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