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唐理工学院第17节(1 / 2)





  他是李承乾的舅舅,当然为太子着想,太子现在的地位虽然稳固,但功多不压身。

  为了不厚此薄彼,长孙无忌又道,“陛下,虽说徐家用生豆芽之策免去了几十板子的刑法,但相对于徐家献出的救民之策的功劳,赏罚明显不公平,希望陛下进行嘉奖。”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李世民点点头,有了解决饥荒的办法,他心里也轻松了很多,说道,“当赏。”

  说完又看向李承乾,“对了,是哪个徐家?”

  李承乾说道,“大儒徐文远所在的徐家。”

  徐文远……

  不少大臣偷偷看向李世民的脸色。

  当今圣上可是被徐文远写文怼过,徐文远离开长安的原因不正是因为不受圣上待见。

  李世民一笑,他还没小气到记恨一位弘学大儒这么久。

  后世说李世民是一位开明的皇帝,其实一点不假,无论他以前做过什么,但他为了大唐真的是尽心竭力,励志竭精了,哪怕天天被魏征怼,他也乐呵呵的。

  这是一个开明的时代。

  李世民说道,“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又听到关于弘儒徐文远的消息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晓,他那孙女在冬季诗会上一举夺魁,压过了在场所有仕子,他教出了一个了不得的才女啊。”

  众人面面相觑,看来圣上是真的放下与徐文远的恩怨了。

  下首,不少曾经跟随李二参加过玄武门之变的官员露出笑容,他们曾经的选择一点没错啊,这样的圣上才称得上圣明。

  李二的人格魅力是无需质疑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着他。

  “你们觉得如何赏赐徐家合适?”李世民满意地看着朝臣的表情,如今是贞观三年,他已经获得了大多数朝臣的认同,不像一开始,一大群不情不愿的官员,真是操碎了心。

  说到赏赐,一群人又沉默了下来。

  因为……现在的国库要啥没啥,穷得叮当响。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这恶人就由他来当吧,陛下询问大家赏赐的问题,不就是因为赏赐得太少陛下不好意思开口,毕竟这可是救民之策,功劳不算小。

  房玄龄说道,“陛下,听说徐文远离开长安后,带领着徐家一脉从农了,如今又在长安城内卖起了豆芽……,不如……就免了徐家村所有的农税和商税吧,时间就以徐文远逝去为期。”

  意思就是说,只要徐文远在世一天,徐家村就不用交农税和商税。

  大殿上,几乎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心,房玄龄这老小子还真说得出口,一个破山村的农税和商税才多少?

  李世民听着也脸红,但大唐穷啊,为了这次的饥荒,国库真的是啥都没有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一向以计谋闻名的房相没多久肚子都悔青了,从此以后一旦和人有政见不同的时候,就有人拿这事出来怼,怼得他哑口无言。

  而圣明的李二陛下,天天像个怨妇一样看着房玄龄,他午夜梦回的时候都在想,是不是不要脸地派人去将徐文远解决了,这样他就有大量的税收了,因为他亲自承诺了啊,徐文远在世一天,他就不收徐家村的税。

  当然,现在的满朝文武都有点羞愧,因为这赏赐实在有点拿不出手。

  但有什么办法?大唐穷啊!

  “准!”李二陛下说了一句,然后赶紧岔开话题,脸都是红的,还好他脸黑,一般人发现不了。

  “高明,你说你和徐家村的一人是好友,朕倒是好奇了,难道徐文远教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后辈不成?连你都与之结交。”

  大臣们也赶紧跟着转移话题,“是啊是啊。”

  他们这么热心的讨论一个徐家后辈,其实算是在做补偿。

  在唐朝为官,除了科举,还得名声好。

  他们在金殿上如此讨论,只要太子说出的这人能过了科举这一关,哪怕位居末位,以后封官加爵也是注定的了。

  至于这人能不能在科举上挂个名?

  这不是废话吗?能被太子称为友人,肯定有真才实学,何止在科举上挂个名,殿前见君长安唱名的可能性更大。

  只是,李承乾整个人都僵硬了,张了张嘴,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这“好友”才四五岁啊!!!

  众人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沉着脸,怎么画风突转,都讨论起他这“好友”了?

  李世民也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面无表情,见躲不过,只得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然后交给李世民,“父皇,这就是我那好友写给我的信。”

  “嗯。”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打开信,他看看是何等麒麟之才……

  第16章

  李世民打开信,一眼的鸡抓文。

  半响都没反应过来,还是李承乾咳嗽了一声才回过神。

  李世民也面无表情起来,他特么的提什么不好,非提高明的好友。

  眼睛看向李承乾,两父子大眼瞪小眼,嘴角不停的上抽。

  他们要怎么向朝臣解释?这“好友”十分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