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唐理工学院第35节(1 / 2)





  李承乾难得休息一会儿,点点头。

  徐长生又看了看四周,大概知道他这大唐好基友种的田为什么没有别人的产量高了。

  因为李承乾的田四周有不少高耸的树木,遮住了太阳。

  也就是说这块田光照不够,一样的种植方法,产量肯定比不上别人。

  徐长生眼睛一闪一闪的,“你把这些糕点都送给我,我教你怎么种田,保证比其他人的产量高。”

  李承乾有些发愣,“你还会种田?”

  “一般一般,大唐第三。”徐长生笑道。

  还真是……得瑟的过份啊,大唐第三?大唐种田的人何其多,还比不过你一个小孩子?

  “那第一和第二是谁?”李承乾好奇的问道。

  徐长生小胸膛一挺,“当然是大唐的陛下和太子,除了他们就是我啦。”

  哈哈,他聪明着勒,现在可是皇权至上的时代,他还不好称第一。

  李承乾被这马屁拍得嘴角微不可查的上扬了一下,将剩下的糕点递了过去,本来就不多了,都被青雀和长乐吃得差不多了。

  徐长生接过,还以为是这位好基友用来交换他的种田大法的,赶紧说道,“我教你一个隆田法……”

  所谓隆田法,就是将田隆起来,形成一条一条规则的条状,将秧插在隆起来的泥土里,这样泥土更加的透气,秧的根系也更加发达,种出来的稻米当然会更加饱满一些。

  隆田法最早出现在宋,现在还早。

  不是像现在,秧直接插在田里,毫无技术可言,难怪大唐的时候,稻的产量极低,一直不成气候。

  李承乾看着小口吃着糕点,嘴里不断说着话的徐长生,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一个四岁孩子,能够侃侃而谈,条理还这么清楚?

  正如长安城中那些居民口中说的一样,说他这个“好友”是个天才,其实也未必有错……

  太阳稍微大了一点。

  这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擦着汗走了上来。

  李世民脸上带着笑容,对李承乾说道,“这小孩子是……”

  李承乾也准备介绍一下他这位“好友”,本来他好几次都准备告诉李世民他那好友只有四岁。

  但每次开口,都被李世民打断,李世民听到徐家子几个字就会想起那鸡抓过的文字,他可是有名的书法家,想起那字就跟吃了死苍蝇一样。

  所以每次李承乾提起,他就回一句,“休要再提,让他将字练好再说。”

  硬是将李承乾后面的话给堵回去了。

  李世民正要问这小孩子哪来的,话还没说完,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

  因为他的眼睛看到了徐长生提着的篮子,一篮子绿油油的小麦苗。

  大唐缺粮啊,这乡下无知小儿竟然将好好的麦苗割在篮子里。

  李世民身体力行,每年都带着一家子出来农作,不就是为了不忘记天下农民的辛苦。

  现在他面前,竟然有人如此浪费麦苗。

  李世民也不好和一个孩子置气,但脸色怎么也好看不起来,板着一张脸说道,“你是哪家孩子,竟然如此糟蹋庄稼?”

  糟蹋庄稼?

  徐长生一愣,没有啊,他都是割的长歪了的麦苗,就是那些播种的时候,不小心洒在奇怪地方的麦苗,他这一篮子可是他集了好久才集齐的。

  说到他篮子里的麦苗,徐长生就高兴,奶声奶气地答道,“没有糟蹋,没有糟蹋,你们不知道,将小麦苗用来榨汁喝,可营养了。”

  榨……榨汁喝?

  李世民被说额头青筋都露出来了,如果天下人都像这孩子一样,将好好的庄稼苗拿来榨汁,他的子民还吃不吃饭还活不活了?

  简直岂有此理,也不知道将麦苗榨汁的风气是从哪里兴起的,说话的声音不由得大了起来,“你这无知孩童,可知道庄稼的重要性,可知道天下还有多少人吃不起饭?你竟然……”

  连长孙皇后都不由得说了一句,“小郎君,以后可不能这么糟蹋庄稼了……”

  徐长生有点懵,这是怎么了啊?

  他们是在对一个四岁孩子讲大道理吗?

  不由得瞟了一眼他的好基友,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一家子都特喜欢讲大道理,动不动就天下,苍生。

  说得他自己都觉得他是一个无恶不作,毁天灭地的妖孽了。

  嘤嘤嘤,他不就到处找了点长歪了的麦苗榨汁喝!

  李承乾看着正在教育人的两位,又看了看明显被说得脑瓜子快懵的“好友”。

  嘴角不由得一抽,父皇母后你们以前可不是这个态度。

  父皇,你前不久才说,儿臣礼贤下士。

  还有母亲,你才说过某人品质高尚,品学兼优,全长安人都知道了。

  现在人就站你们面前了,你们态度就完全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