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节(1 / 2)





  但病了给治病这事儿他没想过,和牛棚改造的人接触也是从没想过的,不由得有些迟疑,“这让上头知道了,不好吧?会不会觉得咱们思想不正确?”

  陶睿笑起来,“当然不会,咱又不是让他们享受呢,是让他们知错能改,将功补过。比如咱可以办个扫盲班,像我爹娘学了知识有用吧?虽然看着可能用处没那么大,但年轻一代呢?好多人家都不舍得花钱送孩子读书。

  这现成的两个教授,不用白不用,对不?让他们在扫盲班教学,不开工资,那就是他们燃烧自己,为大队做贡献啊。到时候男女老少爱听的就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还有那个当过兵的,让他给指点指点,咱大队里是不是有更多小伙子能当上兵?多几个赵立军那样的,多荣耀啊?

  小孩就更没必要计较了,他懂啥啊,照顾他一二纯粹是咱们大队心善。”

  大队长只觉得陶睿说啥都很有道理,每次都能被他说服,好笑道:“读了书是不一样啊,一套一套的。成,这事儿我琢磨琢磨,回头去镇上的时候,试探一下,要是没问题,就这么干。你去上班了也帮着打听打听啊。”

  “放心,包在我身上。大队长你以后有啥事就跟我说。”

  “好,我去安排他们。”大队长乐呵呵地点点头,等走到那几个知青面前时笑意就没了。刺儿头最烦了,他对刺儿头一点耐心都没有,立马叫来知青点的老大哥老大姐,让他们两人将几个知青领回去安排。

  然后又叫人用板车拉上病倒的老军人,安排好四个进牛棚的,叫人去卫生所把医生找来看看。

  四人临走前都看了陶睿一眼,但碍于成分不好,怕连累陶睿,一句谢谢到底没说出口。

  陶睿拉回来十个人,社员们都好奇不已,纷纷出来看。

  三丫眼尖地看见皱眉的那个男知青手腕上戴了手表,衣服鞋子也很新,一双手一看就没干过活,气质也比其他知青好。在一打听是京市来的,眼中神采连连。知青下乡极少有回城的,但那是普通知青,如果家里有门路的,一段时间后就能找到机会让知青回去。她觉得这个新来的一定家境很好,心里就打起了主意。

  远处站着的苏月香也注意到了新来的知青,当然还有那几个进牛棚的。牛棚里有些人后来是平凡了,但她印象中这四个人在这个冬天就死了三个,只剩那个小孩了,不由得嘲笑陶睿眼瞎,为了几个快死的人得罪那几个知青。

  新来的傲气男知青叫邱昊,爸妈都是京城工厂里的小管事,这次安排上出了差错才让儿子下了乡,半年后就弄到一个工农兵推荐读大学的名额,把邱昊弄回去了。

  她记得这半年里邱昊适应不了乡下的苦,三丫趁虚而入嫁给了邱昊,让邱昊住进了梁家。梁家怎么说都比知青点舒服,虽说梁家答应是为了邱昊的钱和票。但邱昊手头宽裕,不在乎这个,有三丫干活儿做家务,乐得轻松,一回城就把三丫抛下了。

  三丫后来去京市找人了,没有结婚证也闹得厉害,还得了些赔偿回来,很快又找了个镇上的二婚男嫁了。

  苏月香低头看看自己变得粗糙的手,余光瞄到旁边看着她的赵母,恨意丛生。

  结婚大半年了,赵立军只回来待过两天,还根本不肯碰她,无论她怎么小意温柔都不搭理她。她试探着想闹,想说赵立军有外心有了别的女人,要去军营问问他领导。

  谁知赵立军根本不怕,看她的眼神却很吓人,好像要弄死她一样。那次赵立军走时警告她别做蠢事,还说他们结婚满一年就离婚。

  之后赵母对她态度更差,她旁敲侧击才知道,军营领导审查到她的名声不好,他们夫妻关系不好,本来到手的营长之位给了另一个连长,她影响了赵立军升职!

  让她更怕的是赵立军要跟她离婚,现在没离只是怕结婚没多久离婚影响不好,赵立军已经打算好了一切,到时候自然会找理由和她断干净。现在离一年之期没几个月了,赵母都已经开始偷偷的物色新媳妇了,而她开不了介绍信不能去军营,见不到赵立军完全没机会挽回。

  她现在已经恨上了赵家,发觉这条路被堵死就在为以后打算,今天看见邱昊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条新的路。三丫抓不住邱昊是三丫没本事,她绝对能哄得邱昊服服帖帖的,邱昊还是外地人,对大队里的传言不清楚,对别人也不会信任,她总有办法让邱昊相信她。

  到时候她跟着邱昊去京市,让公婆弄个工人岗位给她,拿到京市户口,过几年下海做生意投资京市房地产,很快就发达了。

  也许是大半年的劳作生活太过艰苦,苏月香熬不下去了,看见邱昊竟直接放弃了官太太这条路。半年后去京市和继续熬几年相比,肯定进京市更有诱惑力啊。

  苏月香做了决定又看陶睿一眼,先前因为陶睿和梁玉馨能去镇上工作的憋闷烟消云散,重生的优越感又升了起来。以后她是京市富人,陶睿和梁玉馨不过是个小镇的小小员工,根本没可比性。

  苏月香转身回家,陶睿抬头正好看见她轻视的眼神,感觉莫名其妙。

  这天之后,陶睿进了镇上的革委会做干事,梁玉馨进了镇上的妇联。他们买了辆自行车,每天陶睿骑自行车载梁玉馨去镇上上班,先送梁玉馨到单位再去革委会。下班他就去接梁玉馨一起回家。

  宋灵芝当了记分员,虽然不再是半天工了,但因为记分员很轻松,她要是家里有事完全可以抽空就干了,一点都不累。陶睿一家四口俨然成了大队里过得最好的人家。

  有看不惯他们过好日子的就说嘴,梁玉馨整天学习上进的,居然从一个差点被卖掉的可怜女娃成了镇上妇联的人,结果不好好生孩子照顾家里,见天儿的往外跑。

  这话被宋灵芝听见了,她一点不客气地怼回去,“我儿媳妇才几岁?着急生孩子干啥?孩子啥时候都能生,工作可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你们能生,生个五六七个有啥用?为大队争光了吗?为国家做贡献了吗?有瞎nn这功夫不如认认字儿吧,多懂点道理也不至于干啥啥不行。”

  人们对家里有本事的人家本能的有点害怕,尤其是陶睿两口子进了城,兴许还能再升,宋灵芝也当了个小官,被宋灵芝这么怼愣是没敢说啥。

  这话还是陶睿和宋灵芝说的,梁玉馨从前身子亏了那么多年,当然要多调养两年再生。再说现在家境还不够好,进了城工作万一能搬到城里去呢?到时候再生呗,不然让孩子过苦日子啊?

  陶贵和宋灵芝对陶睿的想法十分赞成,要是别人说,他们肯定有点意见,但陶睿和梁玉馨是真有本事,万一因为生孩子耽误梁玉馨升职,那不是亏了吗?这爹娘工作越好,孩子才会越好啊。反正梁玉馨才二十一,陶睿不着急,他们也不着急。

  宋灵芝的支持,对梁玉馨开展妇联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毕竟她家里过得非常好啊,就连她娘家都不找事儿。小两口转移了阵地,很快就适应新环境,开始在新岗位上披荆斩棘了。

  第94章 痴恋玛丽苏的恶毒男配22

  陶睿进革委会没几天就和所有人混熟了,不乐意和他来往的,他也不搭理,想欺负他是新人的,他一概笑眯眯地撅回去,谁也别想在他身上占便宜。其他不错的同事们,他乐得和他们打成一片,有时候去山里采到酸甜的野果,也会带到单位给大家分着吃。

  当然这种好事儿不能忘了领导,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很快就记住他了。

  被领导记住就不愁没活儿干,领导下达什么命令的时候,但凡谁干都行的活,就直接点名陶睿,谁让领导对他印象深呢,看见他就叫他干。

  陶睿不怕活儿多,这个年代出名是大有好处的,而且没本事的人多,但凡有真本事,那是特别容易出名。

  陶睿办成几件事把主任哄高兴了,就趁着一回报告工作之后,和领导提了大队里想办扫盲班的事。

  “主任,这不是我来咱们这上班了吗?在主任的领导教育下,我才来没多久,大家就都说我懂事儿多了。我跟他们说主任是在京市上过大学的呢,可把他们羡慕坏了,说这都是知识的力量。主任学识渊博这么厉害,我跟着主任几天都能学到东西,他们也都想学点啥呢。”

  革委会主任孙立涛就是这镇上的一把手,被捧得很舒服,笑道:“为人民服务,都是应该的。你们大队的社员觉悟很不错,读书明事理,自然要比什么都不懂好得多。”

  陶睿叹口气,为难道:“就是大队里没条件啊,镇上才有学校,不说距离远不方便吧,就说好多家穷苦的根本供不起所有孩子上学,有些孩子连自己的名儿都不认识,对咱们开展工作是很大阻碍啊。跟别提那些成了家的叔伯婶娘了,一辈子没文化,不会算术不认字,有时候把大队长愁的呀。”

  孙立涛以为他想要资源,当然不能给,随手端起茶缸喝口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每个大队都是如此。”

  陶睿点头道:“可不是吗,乡亲们知道我在革委会上班,见着我就跟我求助。我看着他们对学识的期盼,真是不忍心拒绝,但我也不能大包大揽地答应什么,毕竟我是咱们革委会的人呢。”

  “你做得好,我们在这个位置工作,做好工作是对的,但做不到的也不能随便承诺。就算是亲戚朋友也不行。”

  “主任说的是,我就是心疼乡亲们。说起来真让他们都跑来镇上学习,还耽误大队里上工呢,要是能让他们在大队里学点啥就好了。”陶睿一副为乡亲发愁的样子,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眼睛一亮,“对了,我想起来了,我们大队前阵子来了两个改造的教授呢,还有一个当过兵的,都五六十了病怏怏的。主任,要不就废物利用,让他们为大队乡亲服务,义务教大家认字儿算术怎么样?”

  孙立涛听到改造的人就是一愣,本能地想否定,但听到“废物利用”、“义务服务”这些字眼,脑子就转起来了,“你是说,让他们在大队里开班授课?”

  陶睿忙摆摆手,“那不成,哪能呢?他们是啥成分?凭啥开班授课?就让乡亲自发组织,乐意学点啥的找空闲时间聚到一起,不会的就找俩教授问。他们进牛棚接受改造,就是该牺牲自己报效国家才对,大伙儿有问题就找他们,必须让他们给讲明白了,不讲明白就是不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