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章楚辕犁问世





  “这个……我不会说!”教训弟子们时徐师傅显得格外霸气,但是这个时候却显得扭捏了不少,仿佛楚寒是什么吃人的魔鬼一般恐怖。

  “徐师傅你不用紧张,这柄刀是什么你就说什么,没事!”对于这些卓越的科记者,楚寒可不像那些傻不拉几的历史统治者们,尤其是满清的大辫子,好好的科技自己搞不懂就说是邪物。

  “主公,这柄刀虽然是按照您所说的包钢、夹钢的锻造方法打造出来的,但是我们之前也没有尝试过这种技术,摸索再三之后才发现经过煅烧之后,尤其是火力上达不到要求,导致这柄刀外面已经冷却,但是内部却还很脆,很软!”说着徐师傅还忐忑不安的看了看楚寒。

  “这意思是什么?难道这柄刀极其容易断裂?”楚寒看着手中这柄刀顿时愣住了。

  “恐怕是这样!虽然我们没敢尝试去使用,但是我估计这柄刀在耐用性上面肯定存在缺陷!”楚寒闻言不再说话,见楚寒皱起了眉头,徐师傅的心更加忐忑了,也有些后悔。现在他后悔不应该让汤隆这么早就告诉楚寒,害的楚寒白高兴一场。

  “去!拿些兵器来给我试试!”虽然徐师傅是这样说,但是楚寒还是想自己印证一下这个兵器是不是真的那么脆。

  汤隆快速取来了二十把汉军制式环手刀,和楚寒手中的横刀快速劈砍起来。

  十五次,在和第十五把环手刀碰撞的时候,横刀终于坚持不住直接从中间快速断裂。看着手中这柄断为两节的刀,楚寒本来激动的心彻底冷了下来。看来想要这件凝聚古代铁匠高超技艺的科研产品,想要提前几百年诞生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主公!是属下失误!”汤隆也有些后悔,在横刀淬火完了之后第一次对砍,他就兴奋的冲了出去导致谁知道后面居然还有这样的失误。

  “这刀,多久可以锻造一柄?”虽然此刀确实有失误,但是却也是难得的神兵利器。

  “如果量产的话,铁矿实在是太少,大概两天可以锻造一把!”

  “两天?太慢了!”

  “如果我们加快点的话,最多可以提升到一天半!”汤隆连忙补充道。

  楚寒没有多说话,一天半也不算快,一个月也就是二十把,一年下来也就只有两百多把,如果想要把横刀全部装备到全军的话,不得花上十几年。

  “哎!”楚寒依依不舍把手中断成两截的横刀放在了桌上,扫视了一圈眼前这些浑身大汗淋漓的铁匠们。

  “诸位,我之前所说还是不会改变,因为你们没有打造出来真正的横刀,奖励也只能给你们打个折扣。汤隆你和徐师傅每人奖励两百亩,其他人员每人奖励一百亩。如果你们能够打造出来真正的横刀,我会把剩下的奖励全部补齐!”一听还有奖励,这些人一瞬间欣喜若狂,每个人都是斗志昂扬。

  “谢主公!”

  “大家继续努力!”楚寒说完,便跟着姚斌,朝着隔壁专门为沈括准备的一间房间走去。

  打开房门顿时一股热浪袭来,楚寒和姚斌退后了几步,等热浪散去这才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五六十平大小的房间,房间的窗户全部密闭,一个巨大的火炉在屋内闪烁着光亮。沈括站在炉子前面不知道在观察什么。

  “先生?”对于这些科学狂人楚寒可不敢轻易打搅。

  “哈哈!造出来了,就是这个,造出来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沈括终于是造出来了自己极其满意的一件农具。

  “先生造出什么了?”楚寒一听快步走了进去来到了他的面前,一瞬间就愣在了那里。

  眼前这是一大块刚刚出炉的铁,能够感觉到上面的火热,但是这个造型绝对百分之百是自己后世见到的曲辕犁。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最重要的是曲辕犁不单单只是一件普通的农具,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利用重力和角度的问题,使破土更加轻松,深耕时泥土不会卡在犁铧,实用性更加的强。

  起初楚寒还担心整个余姚的耕牛数量不够,影响接下来军垦的开荒的速度,现在有了这曲辕犁即使再多的农田也可以快速开垦。

  “主公,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沉浸在科研世界之中的沈括这才反应过来,惊讶的问着旁边的楚寒。

  “先生大才,有了这件东西,余姚的百姓有救了,大汉的百姓有救了!”说着楚寒恭敬的朝着沈括鞠了一躬。

  如此大礼,一下子让沈括也是受宠若惊。连忙将楚寒扶了起来,笑着说道:“这件东西还没有使用,主公又怎么知道他一定可以呢?”

  虽然上半部分还没有装上木头,但是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出来整个部分。

  “此物件虽然还未见其型,但是仅仅从这个底座我大概就能够想象出本来的样子,先生这一下子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之前我还担心耕牛不够。有了这个宝贝,人力也可以暂时充当。”

  沈括完全还没减少,楚寒居然已经完全看透了自己打造出来的这件东西的作用,也让沈括是叹为观止。

  虽然楚寒在文采上不如秦桧它们这些文士,在武功上不如杨延昭这样的沙场悍将,谋略上不如刘文静这样的一代谋主,科研上不如沈括这样的全能科学家。但是以上这几人身上的优点楚寒都有,只不过生活阅历还未积淀到一定程度,达不到质的飞跃,如果假以时日可以的话,楚寒必将超越当年高祖,成就一方霸业。

  “先生,看你这样不辞辛劳的工作,我于心不忍!先生还是好好休息,身体为重。日后咱们还有更多互利百姓的东西要研发,不要只为一朝一夕坏了身体!”沈括几天几夜不吃不喝虽然年轻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老是这样下去迟早会把胃搞坏,把身体弄坏。

  “主公所言,括谨记在心!有主公这样的君主,我等终生之愿可以实现了!”沈括不禁有些伤感。他毕深所学皆来自墨家所成,可惜墨家一向不喜名利,所学者又全部都是统治者所摒弃的东西,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整个墨家的弟子越来越少,到了汉末甚至已快消失。

  沈括也是师传墨家最后一代巨子,虽然绝大多数墨家典籍已经遗失,但是通过仅剩下来的典籍也是能够大致推断出当年墨家是何等的辉煌。

  “姚斌,从今天开始,沈括先生所需的一切必须全部供给,即使我那里没有,也要先保证先生这里所用,明白吗?”

  姚斌微微一愣,快速应答道。沈括听闻连忙练练称谢,君臣一体,整个余姚也在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