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五章求情(1 / 2)





  林雨时这边可以说是各方面都安安稳稳的发展着,十几只鸡,再养两三个月就可以开始一只一只吃小鸡炖蘑菇了,到了下半年还能吃鸡蛋,养到过年还能炖个老母鸡汤。

  至于猪,八头猪养到下半年就也可以开始吃了,年底杀了还能跟火锅店的人分年礼。四只羊倒是可以留着母羊喝奶。

  林雨时虽然不会打算盘,不过这算盘也打得当当响。

  站在后门这边跟张诚家的闲聊了几句,她就回屋里开始准备晚饭。

  原本还想着要是下雨了给谢瑜扬送伞呢,这会儿雨早停了,她也就懒得再出门。晚饭她做得简单,就是院子里的青菜拔了几颗,回头又从瓮里捞出来点辣白菜一并切了炒五花肉。

  晚饭是白米粥,熬得糯糯软软的,一口粥下去只觉得浑身上下都舒坦了。

  只是不管是谢瑜扬还是林雨时,都觉得今天那场雨像是没下透一样,憋在他们心口难受。或者说是,大旱之年即将来临的征兆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该来的还是要来。

  到了三月末又下了一场小雨,进入四月间天气渐渐转热,可是愣是滴水未下。这会儿粮价已经开始涨了,荣县令虽然年后就做了准备,可是粮价要涨他却只能调控,也不能强行压下去。不然粮店门一关,百姓们连买粮的地方都没。

  稜县还算好,粮价涨得不算过分,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最为重要的是,三月底粮价还没涨起来的时候,稜县县城里又开了两家粮店。这两家粮店几乎是挨着开的,不知道的人都说这怕是一对冤家,而真正的店主,一个是林雨时一个是孙氏,自然知道这两家店开在一起是为了相互守着。

  这两家粮店的价格一直比其他粮店要低点儿,不过他们的粮食倒是次点,只有最低档的麦子和粗面,更多的是杂粮,跟其他粮店的竞争关系没有那么明确。然而就算是这养,也压得其他粮店不敢肆意涨价。

  这种此消彼长的状态下,稜县就这么安安稳稳到了五月。

  五月初,林雨时就暂时关了火锅店,给众人放假,跟着谢瑜扬回了柏杨村。谢氏夫妇的忌日就快到了,两个人提前两天回去,雇人把老宅好好收拾了一番,等到忌日这天就去坟上祭拜了一番,等回来的时候还招待了下帮忙的乡亲。

  两个人忙碌了几天,等端午的时候又给几家相近的人送了粽子,也收了李嫂子和桂枝嫂子等人送来的节礼,这才一并回城。

  林雨时敏锐地发现,她那些送节礼的“徒弟”少了一大半,余下的几个都是平日里很是实诚的人。

  她默默把这些人记在心里,只想日后能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也是好的。

  端午之后,火锅店再次开业,就推出了林雨时之前说过的冷锅。冷锅做的是串串,一锅端上去不用加热,都是卤好的,味好量足,很快又在稜县掀起了一股风潮。

  不管干旱不干旱,那些有钱人总归是不愁吃穿的。火锅店的声音并未受多大的影响,而林雨时这边顺带就把卤料略微改了改,然后叫着李嫂子和桂枝嫂子他们一起做卤味。

  什么鸡爪子、鸡翅尖、猪下水之类的东西,还有藕片、萝卜这些,荤素搭配,切一碟子陪着小酒吃格外舒服。

  李嫂子他们把麻辣烫换成凉皮之后,又加了这么一锅的卤味,因为大多是下水,自然卖的便宜。加上收拾得赶紧,比自家做的要好吃,不少人都乐意多要一碟子卤味。

  也有人拿着下水过来换的,两副换一副,倒是也不吃亏。

  因为干旱的缘故,到了五月底才收麦子,李嫂子偶尔去林雨时那边帮忙就提了几句今年的收成。三月间的时候,荣县令拨了一批钱给相邻的几个村子修了几个大水车,虽然用水还是麻烦了点,可是毕竟比自己一桶桶的挑要好点。

  各家各户都有老人,柏杨村的村正也是经历过荒年的,柏杨村的人一狠心,眼看着干旱得不行就毁掉了一半的麦田,一把火烧了肥田,翻了地之后就中上了抗旱的豆子。

  余下的一半麦田就天天从水库里挑水去浇,因为有水车的缘故,倒是不用他们跑得更远,算是救下了不少的麦子。

  “就算是这样,一亩地的收成也只有往年的多半。”李嫂子说着叹气,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看天吃饭的,老天爷不给这一口饭吃,就要活活饿死了。

  “咱们村还算是好的,仔细点吃,换点儿粗粮,应当够嚼用。租子的话怕是只能先欠着……”李嫂子叹气,“有的村怕是就不行了。”

  柏杨村附近几个村子都还算好,但是李嫂子原本就是从远处嫁过来的,这几天里已经有娘家人过来求救了。李嫂子要不是这一年跟着林雨时做生意攥下了一笔钱,怕是也自顾不暇。

  “给了一袋子麦子,加上山上的野菜大概能熬上些时日。”李嫂子说着叹息。她这边也是一家老小,自然不能只顾着娘家就不管自己这一大家子了。

  林雨时听着也只叹息,一旁正在干活的边薇听了这话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半响才低声道:“县令会不会求雨,要是求雨会不会杀牢里的犯人祭天?”

  之前他们家乡就有这样的习俗,边薇小时候看过一次求雨,那些犯人被砍头的时候不少人都在叫好。她吓得大病了一场,几年后偶尔还会做那些噩梦。

  更何况,她现在还有一对兄长在牢房里呢。